旭隆-探索世界新奇事
你的位置:首页 > 世界百态 >

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100字,八月十五的来历

2023-02-07 01:14:29旭隆

大家好,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八月十五的来历,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100字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击右上方的“关注”。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,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

引言

2022年9月10日,正是一年一度理应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,然而,就在这月满银河之际,由于“口罩”的影响却导致不少人有家不能回,有人不能见,这当然是令人感到遗憾的,而借此机会闲来无事大家也在互联网上发起了对中秋节本身的讨论。

那么中秋节究竟因何而起,它又到底代表着什么意义呢?

一、中秋节的起源

有人认为,如今的中秋节已然失去了本来的味道,也有人觉得如此“串休”莫不如老老实实的就放假一天,更有甚者还有人表示中秋节没意思,就是吃个月饼大家聚在一起赏月,不如去体验西方节日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笔者认为这些“抱怨”不无道理,可中秋节该过还要过,毕竟这可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,它的演变万分不易,它的起源更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。

中秋节最初的起源其实是源自于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。由于知识储备、科技的缺乏,上古时期人们大多十分迷信,信动物、信天气,更是对太阳、月亮这两个掌管着白天黑夜的天体充满了尊敬和畏惧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那么既然是信仰,自然就有祭祀,对待太阳人们顶礼膜拜,对待月亮大家翩翩起舞,太阳日复一日的高升..,并未有差别每天也都是祈祷之机,月有阴晴圆缺,有时是为月牙,有时圆满如玉盘,而这个月亮每年最圆的日子便是古代中秋节的起始。

古人发现,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月亮就会达到最为饱满的状态,不清楚自转、公转原理的他们便将其视为了上天的引导,所以自很早之前人们就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,用舞蹈和歌声庆祝,祈求月神满足自己的心愿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这一祭祀形式史称“跳月”,直到今天我国云南、贵州的少数民族也仍然存在这一习惯,以苗族为例,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,村寨中的年轻人会齐聚一堂,无论男女一同围在篝火前,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对互生好感的异性吐露心声。

没错,由于夜晚、篝火、祈祷等因素的“合作”,彼时的中秋佳节并非是如今的阖家团圆,反倒有了几分情人节的意思,适龄的男男女女都会在这一天寻觅自己的心上人,一旦找到了,那么在“黑灯瞎火”之际不少人就会借机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当然了,这也是在封建思想、礼数教条还未出现之前的行为,有了儒家思想的束缚,这种自由恋爱的情况就不复存在了,转而变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而在这之后中秋节也就变了味道,从原先的歌颂爱情,变成了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节日。

先秦时期的中秋并非是秋天之中、秋月一半的意思,更多的其实是和现在的春节、元旦类似,是用于总结一年的节日,至于古人为何要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,其一,农业生产在古代至关重要,粮食是否丰收,足够纳税足够过活是家家户户最为关心的事情,因此久而久之,收获粮食的中秋时分就成为了百姓,乃至是王朝内部祈祷、庆祝的一天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粮食丰收了,天子和百姓会载歌载舞边庆祝边感谢上天的恩赐,粮食没丰收,大家又会杀猪宰羊虔诚的承认自己的错误、祈祷来年的收成。

其二,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,各国的历法都大不相同,他们对于年关的认知也和现在截然相反,我们认为冬天结束春天开始又是一年,可他们却觉得秋天结束收获粮食才是一年的结束,也就是说先秦时期的人们将中秋节当成了新年,既然是新年自然就是最为重要的节日。

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,既然先秦时期是因为历法的不同才导致中秋节至关重要,那么之后失去了年终含义的中秋节为何还会如此重要,并且延续至今呢?

这就和两个原因息息相关了,一个是刚刚提到过的对农业生产的重视,另一个则是唐宋时期兴起的市民文化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二、中秋节重回巅峰

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中秋节已然变得没那么重要了,它的地位逐渐被春节、乞巧节等传统节日取代,再加上秦朝之后战乱频发,以至于从汉朝到唐初,中原地带俨然很少有人会去刻意的庆祝中秋节了,唯有一些位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才始终保留着“跳月”、“祭祀”的习惯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这种中秋凋零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,还是直到这时,随着一个新兴阶级的兴起这才让中秋节再度回归到了重要节日之列,而这个阶级正是大名鼎鼎的——市民阶级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没错,市民阶级并非自古有之,在唐代之前是没有市民与农民之分的,能够居住在大型都城,或是经济繁荣地区的要么是世家大族,要么就是王公贵族,只有他们能够不事生产在城市之中安于享乐,其余的平民百姓都必须下地务农,靠着庄稼的收成养活自己。

而在唐朝之后,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、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情况这才终于发生了改变,以洛阳、长安为首的一众大都市内,为了满足王朝政府和商贾富户的需要,出现了一众以商业为生,或是通过科举获得一官半职的市民阶级,他们和农民的差别很大,不用从事生产,不用缴纳田税,更有在城市之中定居、经商的权利,从而更加富裕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腰包里鼓鼓的,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,自然就开始谋求起了精神需求,而这也就是中秋节能够得以复兴的时代背景。

这时的中秋节还并非是国家的法定节日,民众们庆祝中秋节的原因也有了极大的改变,从原先的庆祝丰收,变成单纯为了赏月,为了找个理由享乐,为了输出文化的节日。

最先对中秋节“下手”的是唐初的一众浪漫主义诗人,他们将月与中秋相结合,一边饮酒作诗一边潇洒的享受,例如白居易、李白都是如此,尤其是李白,他不单将中秋赏月的文化带入宫廷,更是首次将月亮与思乡之情联系到了一起,以一首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直接引起了世人的共鸣,让不少在外的游子都养成了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习惯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当然了,唐朝的市民阶级毕竟还是少数,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并未持续多久,就在安史之乱后,曾经的繁荣便不复存在了,取而代之的则是国破家亡的感伤,因此在唐中晚期时,中秋节便再度沦为了鸡肋,成为了少数上层人士的节日。

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近一个世纪,还是直到五代十国结束,宋朝建立后这才出现了改变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宋朝的富裕人尽皆知,虽说在武力上不行总是被外族打压欺凌,但在有钱这件事上从古至今却是无人能比,而极度富裕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著的,从上到下,上层,以赵匡胤为首的宋朝皇室既支持民间商业的蓬勃发展,也支持民众们自发的举行娱乐活动,不仅如此,赵匡胤本人还将中秋节划入了法定节日之中,规定在这一天无论是皇帝还是大小官员都要休息与民同乐。

下层,民众的收益颇丰,市民阶级再度兴起并发展至顶峰,他们既在生活中娱乐,也在娱乐中谋求生计,打个比方,就好像这两年最新兴起的双十一购物节,举办节日庆典的企业赚到了钱,下面的小商小贩们也赚到了钱,民众们获得了实惠,国家经济也得到了促进,简直就是一举四得。反过来,国家和百姓都富裕了,这样的节日就会越过越大最终形成良性循环,而双十一和这时的中秋节便有着异曲同工的目的。

可以见得古人的智慧绝对不比今人要差,很多今人想到的彼时的宋朝人也都想到了,例如如今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就是自那时开始。首先是吃月饼,其实早在唐朝时月饼就已经出现了,但那时的月饼不仅口味单一,一般的平民百姓家也接触不到,还是直到北宋时月饼才被发扬光大,有了各种的馅料、口味,也被商家与中秋节结合了起来,并喊出了类似“不吃月饼不算中秋”的口号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其次是庆祝活动,由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,关于中秋节的庆祝形式在北宋也迎来了全面的更新换代,例如围坐赏月、燃放烟花爆竹、逛庙会、各类演出都是从这时兴起并延续至今。

最后是与家的联系,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一首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”可谓是将中秋节与团圆紧紧相连,使得自这之后中秋团聚便成为了中国人的约定俗成。

至此中秋节便彻底完成了它的起源、过渡、发展、直至鼎盛的阶段,那么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?

三、中秋节的意义

中秋节的意义共分为三个方面,首先是对农历历法的纪念。

中国大多数的传统文化都是以农耕为本,尤其是与节气相关的这些节日和习俗,例如清明节、春节、冬至、中秋节都是如此,而中秋节正是这些节气的根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至于原因也很简单,节气看得是阴历也就是农历,农历是起源则是“月历”也就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总结出的规律,中秋节作为一年之中月亮最圆的时刻,自然是帮助农历出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其次是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抑恶扬善,这个理解起来就有些抽象了,我们需要从关于中秋、月圆的传说,以及习俗中去摸寻。

先说传说,关于月亮的传说相信大家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,这个故事共分为三个版本,其一是说嫦娥为了帮助后裔射日,不惜以永远留在月宫为代价,盗取了王母娘娘的仙丹,其二是说嫦娥为了躲避恶人的强取豪夺,只能独自服下仙丹永远留在月宫,其三则是说后裔射日后性情大变,嫦娥为避免他服下仙丹长生不老永远为祸人间,这才自己服下飞升上天。

这三个版本情节虽然不同讲述的价值观内核却是一致,那就是只有做好事的人才能得道升天,只要是心中有恶念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。

还有月兔捣药、吴刚伐桂、貂蝉拜月等传说也是一样,它们分别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以勤补拙、男女之防和重情重义,月兔需要不断捣药,勤勤恳恳才能换取长生不老,吴刚由于对有夫之妇(嫦娥)心怀不轨被罚永生永世砍伐桂树,貂蝉重情重义使得月亮自惭形秽,最终让王允的离间计成功,这些都是对世人的一种告诫,又或是通过神话故事对人们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中秋节的起源、意义,从歌颂爱情到阖家团圆,何时开始变化?

然后是习俗,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以孝为本,不孝是比犯罪更加恶劣的行为,因此中秋节才会逐渐加入了回家团聚的习惯,为的就是用习俗捆绑让人心向善。

这种种的说法无一不是在告诫人们抑恶扬善,而这也就是中秋节深层次的意义之一。

最后是象征着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。

说起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表示不服,认为中秋节与皇权有什么关系?但笔者却认为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,为此的证据也有很多,例如中秋节从古时候的年终节日,到后来的逐渐没落是因为什么?

无非是三点,其一是封建礼法的制约,儒家思想对男女之情的封建观念,其二是历法的更改,让中秋从年终变成了年中,其三是维护统治,避免民间大兴祭祀超过了王朝的风头,也怕民众将钱财都用在了祭祀,无力生活激起民变,而这三点不都是帝王说了算吗?还有唐宋时期中秋为何开始兴起,开始受到上流人士的青睐?同样是统治阶级的操纵。

史书上写的是唐玄宗只凭着一首歌曲便对中秋节大加赞赏,从此中秋习俗在民间展开,还有宋太祖赵匡胤为了与民同乐将中秋节立为法定节日,可实际上这显然只是一个借口,这两位帝王的想法不难理解,国家需要发展经济,发展经济就需要资金的流动,民众继续维持着小农经济自然不利于发展,所以就需要一些噱头让民间的财富流通起来。

结语

所以说,不管是中秋节兴盛还是衰落本质上和普通百姓都没有太大关系,兴盛了大家有娱乐的时间了这是“皇恩浩荡”,衰落了无人问津了,这同样是统治阶级的操控,而这也就是中秋节出现、兴衰的意义所在。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阅读排行

随机文章

网友关注